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
走進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高大的塔架傲立于群山峽谷之間、劍指蒼穹,近日,這里正在緊鑼密鼓地為后續航天發射任務做準備。發射場內迎風飄揚的黨旗、工作服鮮紅的國旗和火箭上藍色的“中國航天”四個大字,構成了一幅西昌航天人用追夢奮斗迎接建黨百年的動人畫卷。
時針回撥,50多年前,黨中央一聲令下,大批創業者從“兩彈一星”精神發源地挺進西昌;10多年前,又一大批開拓者聽從黨的號令從西南邊陲轉戰椰林海島。從大漠奔赴大山,從大山跨越大海,幾十年征途,一代代西昌航天人以黨的旗幟為最高旗幟,以黨的意志為最高意志,用忠誠擔當讓一座座現代化航天發射場超趕工期、拔地而起,讓浩瀚太空見證了西昌航天人的無限忠誠。
一路走來,中心血脈相承的是對黨忠誠、聽黨指揮的紅色基因。
黨員突擊隊搶建長征橋
1970年冬,一支隊伍在接到命令后義無反顧,從茫茫戈壁出發,穿越河西走廊,翻過秦嶺,跨過大渡河,來到大涼山,在“長征”一詞的發源地安營扎寨,開啟了探索浩瀚宇宙的新長征。
奮斗的轟鳴聲打破了安寧河畔的寂靜。為了趕在雨季到來前完工,1000多名搶建者在黨員的帶領下分成3批,冒著雨雪,頂著寒風,跳進冰冷刺骨的河里建造大堤實施截流,硬是用身體組成了一面人墻……后來,為了紀念西昌航天人在進軍太空中邁出的第一步,他們將這座歷經千辛萬苦搶建的大橋命名為“長征橋”。
紅色的記憶里沉淀著紅色的基因。“天是羅帳地是床,安寧河畔扎營房;三塊石頭架口鍋,野菜鹽巴下干糧……”來到中心史館,一張張照片、一件件文物見證了一代代西昌航天人的赤膽忠誠與奮斗犧牲,刻錄著令人感佩、可歌可泣的騰飛記憶。
相似的記憶,也深深鐫刻在了祖國的南海之濱。
文昌航天發射場導流槽建設初期
2007年8月,黨中央批準在海南省文昌市建設新一代運載火箭發射場,并由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負責建設、管理、使用。2009年9月14日,工程舉行開工典禮,同年施工全面展開。
“戰高溫、斗酷暑、住板房、抗臺風,萬眾一心一起干、加班加點連軸轉。”創業者們的基因里,跳動著紅色的初心:亞洲最大的鋼鐵之門、中國單層最高的廠房、國內最高的桁架安裝、國內最大的液氫儲罐、大流量推進劑加注技術、國產自主可控的指揮顯示系統……航天報國、航天強國的初心使命代代傳承、融入血脈,激勵鼓舞著他們前赴后繼、砥礪奮進,為中國夢航天夢無問西東、絕不言悔。
黨旗在發射場高高飄揚
發射場是紅色的。在這里,每當出現急難險重的任務時,總是黨員帶頭沖鋒。
去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西昌、文昌兩場航天發射任務的雙重考驗,中心全體科技人員向疫戰、向天行,廣大黨員主動放棄休假時間,設立“黨員先鋒崗”,劃分“黨員責任區”、組建“黨員突擊隊”,每名黨員都成為一面鮮紅的旗幟,每個支部都成為堅強的戰斗堡壘。
北斗組網,星耀全球
2020年6月15日晚,發射北斗三號最后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臨射前測試過程中,發現產品技術問題,發射任務推遲。
技術問題很快被排查出來,但要重啟發射任務,必須先將已經加注的近400噸火箭常規推進劑安全泄出。
關鍵時刻,超過半數是黨員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加注分隊扛起泄出火箭常規推進劑的重任,他們主動組成突擊隊,連續3天反復研究推進劑泄出技術難點,把泄出方案細化到分鐘級,力求將風險降到最低,最終成功完成中心歷史上最大規模燃料泄出,創造了中心59顆北斗衛星百分之百成功發射的偉大奇跡。
天舟二號奔向天空,和“天和”牽手
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不久前的天舟二號任務中,中心文昌航天發射場2天之內連續進行2次燃料加注泄回,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除了勝利一無所求,為了勝利一無所惜!一個個黨員主動請纓、挺身而出!王宇亮、王光義、胡旭東、馬亞奇、廖國瑞發射場的5位01指揮員在最關鍵的時刻一齊上陣,協助各系統開展分析排故工作;總體動力兼一級動力指揮員王磊,一刻不停鉚在現場指揮推進劑泄回工作,連續苦干70個小時以上;供氣系統指揮員黃騰達堅守崗位做好供氣保障,奮戰三天兩夜近58小時不曾合眼……功夫不負有心人,西昌航天人終于不負眾望,奪取了任務勝利!他們是鋪路石,金子般閃耀在歲月的最深處;他們是螺絲釘,鉆石般旋轉在共和國的年輪里。
自立自強、創新超越
“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黨委書記董重慶表示,“我們要把‘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血脈基因賡續好、發揚好,持續抓好‘新時代北斗精神’‘探月精神’‘西昌航天精神’‘海島創業精神’和中心‘十大優良傳統’的培育踐行,讓聽黨指揮的紅色基因、航天報國的初心使命、百折不撓的頑強意志、接續奮斗的崇高品質等精神內核在中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繼續走好我們這代人追夢奮斗創奇跡的新長征。”